跳到主要內容區

網路素養與認知

認識網路謠言


    自古以來,謠言一直是無所不在的。從前謠言多以口耳相傳,散播範圍有限,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現今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謠言不僅即時快速且大量傳遞、突破時空的限制之外,也因為可以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有更完整的訊息說明,也造成了網路謠言的散播情形愈加嚴重。

  何謂「謠言」呢?中文的「謠言」多是指不可信、錯誤的訊息,英文的「rumor」則是指未經查證確定為真或已被闢謠的訊息,較接近我們常說的「小道消息」或「聽說」。歸納許多學者所提出的定義,我們可以將網路謠言視為「在網路上公開集體傳播,隱含個人主觀價值判斷並與其切身相關,且以取信他人為目的之未經正式證實訊息」。無論謠言是否具有正面或負面的效應,仍是未經查證的訊息,也更顯現了謠言危險的潛在影響力。

  【網路謠言的類型】
 

   網路謠言的基本類型大致可分為:

1. 恐怖型─指的是利用人類恐懼的心理作用來散佈的謠言,例如:「旅行者小心,如果你昏迷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旅館充滿冰塊的浴缸中,小心你的腎臟已經被取走了!」
2. 陰謀不軌型─指的是企圖動搖消費者對於某公司或企業的信心或報復心態散佈的謠言,例如:「科學肯德基雞肉」、「關東煮放太多味精」、「IBM送免費電腦」。
3. 病毒型─通常是警告你最近有什麼病毒,或是什麼檔案不要開的信。
4. 憐憫型─例如:「只要你轉信給其他人,就會有人幫你捐錢」。
5. 貪心型─例如:「只要你轉寄這封信,比爾蓋茲與迪士尼就送你免費的旅遊!」。

  【網路謠言的防治策略】
 

   為了減低不實謠言所造成的損害,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策略:

1. 利用較知名網站或是透過學校、圖書館的連結蒐集資料,而不以瀏覽搜尋引擎作為主要資訊來源。
2. 常上謠言查證網站,如由某大眾傳播媒體所經營的「網路追追追」網站,此網站除有專人負責進行網路謠言蒐集外,其他網路使用者亦可提供自身所聽聞之網路謠言要求查證,或提供可驗證謠言真偽之線索。
3. 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網站提供「網路闢謠」的服務,澄清網路上常見的謠言。 
4. 行政院衛生署的「食品藥物管理局」設有詢答系統,提供民眾食品、醫療器材、化妝品、藥品、檢驗、網路傳言等資訊,負責導正錯誤的說法或澄清不正確的謠言。

  網路謠言的防堵,不僅僅是靠網路管理者的過濾,作為網路使用者,我們也應不輕信謠言;就算要參考,也應該多查證內容的真實性。網路使用者應擔負「不製造、不散播、不轉寄」謠言的責任,可以說是「謠言止於智者」、「網路謠言,人人有責」。 

 

資料來源: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 https://eteacher.edu.tw/Read.aspx?PostID=2623